南宫NG·28(中国)相信品牌力量

南宫28娱乐相信品牌的力量

NG28相信品牌的力量

数字能力

解决方案

服务案例

腾讯云

新闻资讯

关于我们

南宫NG·28(中国)相信品牌力量

南宫28娱乐相信品牌的力量

NG28相信品牌的力量

数字能力

解决方案

服务案例

腾讯云

新闻资讯

关于我们

说未来王健林:娱乐体育旅游 一定会产生巨头

2025-06-25

智慧平台

  

说未来王健林:娱乐体育旅游 一定会产生巨头

  记者:有观点认为,过去几年万达在电商方面走了一些弯路,最大的失误是什么?

  王健林=★△:第一,“敢闯敢试”。不管你做什么,一定要有梦想--★,有目标,敢去做。你去做起码有一半的机会,你不去做机会是零。第二,创新求变◆,凡是跟别人做一样的事情,获得的肯定是平均利润率;只有做跟别人完全不一样的事,才获得超额利润。第三,坚持到底。过去讲不到黄河心不死-,不撞南墙不回头,我不一样,我到了黄河心也不死,我可能搭一个桥我就过去了;撞了南墙也不回头●•=,我找个梯子我就爬过去了•。

  王健林:狄更斯说过一句话■◆:现在是最好的时代,也是最坏的时代。没有绝对的(好与坏)。现在互联网里有BAT,民营企业里有万达、万科这些巨头,反过来创业者也就没有以前那么好发展了。

  王健林:也不是都不看好,就是没想明白它的盈利方式是什么。数据和有用是两个概念▪■◆,不要以为有大数据就赢了一切•。

  王健林▪=:最大的失误是在一开始把公司定义在电子商务上▼▼■,起名字有问题,还是想卖东西。腾讯-=、阿里最初都不是这个模式,都是不断摸索出来的。我们花两年或五年把这个模式找准了,让投资者看到我们有投资价值愿意进来,就相当不错了▼•。明年这个模式形成了,就会有人投进来。

  王健林:不管商业模式怎么变■-●,科技怎么进步,企业家的精神永远不变■,就两个字:创新。苹果为什么那么伟大,就是在不断变化,最早的智能能手机就是苹果研发的。大家没想到手机开发了这么多功能,把PC都快干掉了。但苹果能不能永远持续下去,也未见得。

  王健林◆■:完全没料到◆●▼。初期做生意,哪敢设想这么大△?注册资金都是借别人的。最初做生意时的理想▼△◆,就是奋斗到拥有一栋楼,起码可以出租,吃喝不愁•■•。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很朴素的愿望★▪,后来才一直做房地产◆◆。

  王健林:错了。互联网可以这么做△★•,但很多行业不能这么做▼▪●。创业者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求新。当然到美国学个新玩法,回国改动一点★●,搭个东西也可能很快会成功,但我觉得这不是创业的本质。中国未来想要强大,关键在于创造自己的东西=,而不是模仿-=。

  王健林:这得看人群吧。在小孩子当中,可能他的粉丝多一点,但在成熟的人中,肯定还是我的粉丝多。只不过这些成熟的人,在网上是沉默的大多数■。如果未来他能成功,比我更优秀,我才算是真正成功。

  记者◆=:后来万达开始“去房地产化”,开始做院线,又开始做电商-。你曾说要创办一个区别于淘宝和京东的互联网电商网站。现在进展如何?给自己打几分?

  王健林:我现在没有放手,原因就是万达在进行第四次转型。这次转型我判断大概在2018年会基本完成。万达下面的影视制作发行、体育公司、网络金融等等,全部都上市。万达三分之二的利润和收入将来源于服务业。这个转型对万达来说是最深刻也最有挑战的一次,彻底抛弃原来最赚钱的模式▼=…。到2018年,万达一定是世界一流品牌。

  王健林△:海外上市一个AMC,体育公司我们自己判断2017年初上市,影视也会在2016年获得IPO或者私募。

  王健林:80分吧,经过了左突右突,现在找到大家公认的解决方向●。将来我们公司主要是卖钱,不是卖货,卖理财产品,和银行机构合作等--▪。我们明年三月底要完成技术研发,六月底完成商业模式试验■。

  很多年前-▪,我去西方旅游,打开100个电视台,50个在播放体育节目,我当时就很奇怪。后来想了想■=★,这才是生活●•,体育、影视、旅游是人们生活重要的一块。衣食住行和吃喝玩乐是有本质区别的,中国就应该把衣食住行这个基本需求转向吃喝玩乐▼★…,这就是我们刚刚开始做的。美国一千亿市值的娱乐公司有的是,六大电影公司都值几百亿美元。

  谈及当下的创业风潮▼,王健林对“烧钱模式”■、…◆“O2O”提出质疑,认为做企业还是要尊重商业规则,要找到盈利模式●。

  王健林▼:思聪就算小有成功吧,有评论说他连续三年都是私募基金的前多少名,最关键就是投的企业,有多少IPO了…•。在中国的富二代中,他是比较有商业头脑的。

  王健林:最好能做到人无我有,做一个别人想不到的、还没有做的、做的不太成功的△,这就是创新。创业者最重要的就是体现出新。如果别人都在做…-★,那创业者就比较困难了◆▼。

  记者★=★:你在哈佛演讲时说,中国的娱乐、体育、旅游三个领域大有机会。这三个领域里,有可能诞生互联网巨头公司吗=▪?

  其实最好的时代是92时代(指1992年南巡后出现的创业潮),除了国有企业,什么巨头都没有。但国有企业那时候很困难,到处都是下岗。基本干什么都行,基本没有竞争对手-△★,所以一下子出来一堆企业。现在说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-,是最好的时代吗,也可能是最坏的时代。我觉得要辩证地看。

  王健林:当时遇到的第一个创业难关,就是借钱。创业初期曾找十几家银行没一家愿意贷款。第二个难关是拿不到项目。当时大陆还是◆“计划经济”,拿项目得有“计划指标”,我只好找到大连一个老战友“借”一点指标。然后我就一遍遍找当时的市领导批地,市领导被我找烦了,出了一个题目◆:“你不是想开发吗?把市政府的北侧那块地给你”。

  那块地是老城区,改造成本算下来1200块钱一平米,当时大连最好的房子只能卖到一千零几十块。我们就搞了几条创新:第一,当时大陆的房子没有明厅,我们做一个明厅;第二,每户都配了卫生间,还把木头窗换成了铝合金窗,再加一扇防盗门。房子推出来均价1580元每平米。1000多套房子一个月一扫光。这一单我们赚到近1000万元,掘到第一桶金。并且找到了一个盈利的模式——旧城改造很有钱赚-★=,别人不敢干,我敢,于是在大连就搞开了。

  王健林△=▼:那是媒体编的。中国的历史人物没什么可比性。中国为什么在进行经济转型,改革开放以前的几千年都是重农抑商,我们财富观、价值观是有一定问题的。中国的商业历史是有断层的,不是连续的…。我希望中国能逐渐出一批让世界都能敬仰,记得住的企业家。中国的商业思想也能影响世界的时候,中国也就真的成功了。

  记者:很多人说现在是创业最好的时代,对没有背景的创业者而言,现在是最好的时代吗-▼△?

  王健林:如果他能够发展的更好,更有领导能力,将来回万达,当然更好△◆=。但他觉得我太累了,我这种生活也许不是他想要的。(林其玲 郭永芳)

  15岁就当兵…,从军17年,不到30岁成为团职干部;转业到地方政府,很快做到办公室主任=▼;1988年断然辞官经商★,在大连率先从事旧城改造,走上创业之路。1993年起担任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、总裁●△。35年后,王健林问鼎中国首富。

  王健林••:在海外的创业者,有90%最后是把公司卖掉了,这也是一种成功。不要以为创业成功就是一直坚守,把它做到BAT,做到万达•★,那是梦想。美国有个动漫英雄自己创立了一个动漫公司•,做的非常好,迪斯尼把它买下来了■,现在就是靠他的动漫形象盈利。

  他说,自己早年创业的动机很简单,就是赚点钱●,让家人生活得更好■•,没想到事业越做越大。万达正在进行的第四次转型,王健林认为,这是万达最深刻的一次转型•,也是他还没有退隐的主因。万达的转型预计2018年会基本完成★-。

  王健林…=●:现在所谓的餐饮O2O,我不看好,这是假流量,只要烧钱一停止客户马上就跑了。而且流量转化率对电商就是一个难题,如何把粉丝转化为商业,现在电子商务还没有突破这个难题△●。

  王健林:不光是北上广,全国都是这样。这些网站都是20-25元钱批发(电影票)过去,然后通通9块9卖出。

  王健林:这是只有中国电商才有的错误思维。所谓的烧钱模式◆▪,一定要先把流量做起来。这个想法完全错误▪,违背了商业规律。商业的铁律就是盈利才能支撑持久。中国最早成功的几个电商都是烧钱模式◆■,似乎颠覆了这个铁律,大家就认为中国电商一定是要烧钱。错▼•▪,如果不找到盈利模式,完全靠烧钱,肯定活不成。

  王健林:一定会产生巨头★▼=,但很难说是不是互联网巨头。体育要和互联网结合,要用互联网营销,但本质核心还是体育•=,不是互联网。影视、旅游也是这样。如果说这一切都是互联网-=,那就错了。不说太远,100年之后,足球、橄榄球、篮球都还在打,市场规模会更大•▪,但场景可能变了△。中国现在还没有进入到这个状态。

  王健林:从军人到公务员,是因为当时百万大裁军▪,小平讲,军队要忍耐。从历史长河来看,忍耐10年不算啥,但对个人来讲,时间就长了■。于是我转业去政府部门,一两年后,看到很多同事下海。那时政策宽容,允许我们停薪留职5年,我就想,这么好的政策都不去试吗•?给自己5年试验期▪▪…,不行再回来…。那时的初心,实事求是讲,就是获得更多财富■,让家人生活的更好。赚钱为自己,就是初心。

  王健林:可以准确分析(一下),到多少流量会产生盈利●=,是一个平衡点,再去烧钱,烧到这个点实现盈利,这是可以的。我也不看好票房网站,全得死,就是因为他根本没有找到盈利模式★…△,就是靠补贴。而且这个模式依赖久了以后,消费者就会认为没补贴就不用,长期来讲对中国的电影市场也是一种伤害-=▪。现在(补贴模式)刺激电影票房持续火爆=•,突破400多亿-,今年又增长50%。但如果补贴不能维持,中国电影市场持续增长的假象迟早会被戳穿-…。

  记者:有一次在与马化腾、李彦宏、马云出席一个活动的时候,你把自己比喻成吴用,为什么?

Hi,有项目需要沟通吗?让我们开始吧

我们很擅长也很乐意为客户的产品做一些事半功倍的交流和见解

立即咨询